中國經濟正面對兩個不利因素。首先,中國消費者仍然謹慎,因為新冠病毒仍在蔓延,經濟前景比平時更加黯淡,通膨也在啃噬消費者的情緒。第二個不利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減緩,通常貢獻極多的房地產開發商將減少支出,地方政府也是,因為他們的土地銷售收入減少。
野村投信投資長 周文森(Vincent Bourdarie)
中國經濟正在放緩是顯而易見的。按照經濟學家的共識,2022年的增長可能會略高於 5%的門檻,但仍會比今年預期的7%明顯走緩。與其說這種放緩是經過人為設計,它反而更像是國內問題所導致,儘管如此,這種放緩仍然為中國主政者提供了保持經濟再平衡的機會之窗。這個決定將繼續,明年不會立即放鬆。
可以肯定的是,出口目前仍是、且將持續作為緩解經濟下滑的主要貢獻來源,而出口也是目前中國經濟唯一亮點。中國將繼續受惠於美國和歐洲的刺激政策,消費者信心得以提振,這通常伴隨著更多消費以及進口,更多來自於美國和歐洲的基礎建設支出也將有所幫助。
因此,中國目前不會降低對出口的依賴,但中國經濟正面對兩個不利因素。首先,中國消費者仍然謹慎,因為新冠病毒仍在蔓延,經濟前景比平時更加黯淡,通膨也在啃噬消費者的情緒,這可能會持續到2022年,因為生產商才剛開始將成本增加轉嫁給消費者。第二個不利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減緩,通常貢獻極多的房地產開發商將減少支出,地方政府也是,因為他們的土地銷售收入減少。中國政府也幾乎沒有空間和意願藉由財政和貨幣刺激來支撐經濟。首先,中國經濟沒有崩潰。其次,增加流動性來滿足零星的需求可能足夠,但更重要的是,不斷上升的通膨是被不允許的。對製造商施加限制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經濟的減碳也會增加通膨,氣候環境帶給中國的挑戰無法解決,且會給經濟增加阻力。
中國發生的事情對世界其他地區很重要,但其中也有脫鉤的環節。中國經濟很可能與美國和歐洲的復甦與持續力脫鉤,這對2022年的發展會更顯得重要。其次,政策推動需要穩定,美國的資本支出實力因為正在推動基礎建設而能帶來出色的成長力道。
貨幣政策也可能出現分歧。中國人民銀行在對抗通膨和支持經濟之間幾乎沒有彈性,而美國聯準會則處於舒適的主導地位,且未來有幾種不同的選項。聯準會可以選擇緊縮政策以逐步實現正常化並對通膨採取行動,也可以慢慢來,繼續支持勞動市場,避免消費者面對勞動市場成長放緩而通膨同時上升所帶來的雙重苦惱。的確,由於通膨同時間侵蝕消費者的儲蓄和消費能力,想要維持平衡的經濟增長,解決這兩點特別重要。通膨有多短暫很重要,但較高的通膨環境對於發債較多的國家或企業來說也是一個福音,在流動性相對較高但不過熱的環境中,較高的通貨膨脹使債務人處於更好的地位,因其債務會在持續增長的環境中貶值。
不過,脫鉤不會是全面性的,因為中國和美國的供應鏈聯繫過於緊密,成本的增加最終也會轉移到全球價格上。就這方面來說,中國政府控制通膨做得越多,對其他國家的央行制定未來貨幣政策就越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