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0

【陸港觀盤】淺談ESG投資在港陸股市的發展潛力 - 野村投信

野村投信大中華股票團隊投資經理 李宗諭

 

近幾年,ESG永續投資議題逐漸受到市場關注,除了傳統基本面分析之外,進一步將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行為準則納入投資考量。本文想探討,ESG投資策略在港陸股市的進展、是否適用及發展過程中的潛在瓶頸,而投資人又該如何應對。

 

根據晨星統計,美國ESG投資基金(包含共同基金及ETF)在2019年新增規模206億美元,對比2018年55億美元的增量,增長近3倍。儘管增額創下紀錄,ESG相關投資基金規模累計大約1373億美元,也僅占到整體資產規模20.7兆美元不到1%,還有極大發展空間。同樣地,陸港股市也處於初期階段,港交所在2019年底發布新版《ESG報告指引》,預計於2020年7月1日生效,將提高上市公司在ESG資訊揭露責任的標準,由自願性披露改為強制性披露;至於A股市場,首個重要政策源自2016年所頒布的《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而後在監管機構推動下,A股上市公司的ESG披露數量顯著增加,2019年共有945家企業發佈社會責任報告,占總數量的26%,其中滬深300成分股發佈率已超過80%。

 

中資企業的會計財務透明度一直以來都受到部分海外機構的質疑,很大原因在於其運營實體位於中國大陸,必須接受大陸國內法律規範,因此審計作業是在境內進行,僅提交最終審計報告,且相關的工作底稿、商業帳簿和記錄都必須留存在境內,限制了SEC或PCAOB(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等機構在查核及複核這類案件的能力,由於情節涉及”跨國審計監理管轄權”,也成為中美角力的一個籌碼;另外,近期一些重大財務造假事件,也讓市場對於中概股又增添了一些負面印象。今年以來,包含瑞幸咖啡、好未來教育等熱門中概股,都爆發了誇大銷售收入數據的造假事件,瑞幸甚至因此面臨被摘牌下市的結局。

 

ESG三項層面的因子,除了對環保及社會責任要求的提高外,公司治理的評估一直都是投資流程中的重要環節。以MSCI編列的ESG指數為例,就從四方面來衡量治理品質,包含董事會成員的多元化、經營層薪酬合理性、所有權和經營權是否有效相互制衡、會計穩建性。ESG投資所隱含的核心價值在於「企業非財務資訊和質化因子能夠更完整的揭露」,隨著A股納入MSCI指數,引入嚴謹的ESG標準無疑是提升海外投資人前進中國資本市場信心的重要基石。

 

現行發展主要難處在於幾個方面,首先,質化因子評估較難量化,缺乏可靠的數據來源;再者,披露標準如何達到一致性,以做為後續比較基準;另外,如何合理調整各行業的特殊屬性,例如,多數情況下,直接排除了對煙酒、博彩、軍工國防、煤炭等行業的配置。不過,隨著各國交易所針對上市公司ESG揭露標準的要求提高,疊加全球機構法人逐漸重視及配置需求的拉動下,龐大的商機將趨使主要指數公司,例如: MSCI、S&P、FTSE、Morningstar等加快推出相關評級及數據庫,進一步加快ESG投資的發展進程。

 

從投資人角度來看,根據中國證券基金協會所做的調查,驅使機構投資者參與ESG投資的首要因素是「降低風險」,看重風險管理更甚於追求超額報酬,特別是避免單一公司爆發負面醜聞類型的衝擊。策略上,主動型資產管理公司可以在投資決策流程中納入ESG因子,以降低風險;再者,也有越來越多被動式量化的ESG指數產品相應而生。總結來說,ESG會是一個持續演進的趨勢,有助於提升港陸股上市公司的經營品質,市場也將給予這類永續經營的優質企業更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