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動能復甦以及AI需求不墜,才是延續台股多頭走勢的關鍵,接下來Q1財報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只要成績不要太差,即便短線震盪也仍是進場佈局的時機。
■野村腳勤觀點:
◆重電產業可視為另類AI概念股
全球各國對於變壓器、配電盤等電力設備的需求大增,國內的重電族群也從內需導向的傳統產業,搖身一變成為外銷全世界的新興產業。我們看到AI資料中心耗電量驚人,美國未來5年的電力需求將以每年1.8%的速度成長(目前僅不到1%),至2023年資料中心用電量將占全美總用電量7.5%,成長3倍之多。台灣過去身為加工出口王國,無論是69kv以下的輸配電設備,還是69kv以上發電廠等級的大型變壓器,各類型電力設備需求皆可滿足,搭上這波AI順風車,相關公司除了未來數年內營運展望樂觀,更有望被市場以「AI科技股」的評價來看待,在價值重估(re-rating)的過程中,將更進一步提升相關個股的股價天花板。
■經理人視角:
◆大盤利多消息:
(一)聯準會降息:通膨放緩趨勢明確、經濟軟著陸機率高,無論聯準會何時啟動降息,都應以利多視之
(二)企業獲利上修:重量級科技公司將陸續召開1Q法說,在庫存去化接近尾聲的情況下將重啟成長動能
(三)AI引領新趨勢:伺服器新平台推出及AI晶片需求增加,企業增加AI投資,科技股進入新多頭格局
◆大盤利空消息:
(一)地緣政治風險:2024美國舉行總統大選、中東地緣風險攀升,可能對全球金融體系構成威脅
(二)降息時點未知:降息預期高,但時間點與幅度仍有不確定性,放大股市波動度
(三)漲多修正壓力:AI類股漲多後評價不算便宜,熱錢湧入使籌碼混亂,股價波動風險上升
◆降息時程延後不一定是壞事
儘管聯準會延後降息的雜音再起,台股也反映失望賣壓一度跌破2萬點關卡,但這些賣股的投資人可能忽略了一件事,美國就業市場熱絡、零售銷售強勁,顯示著美國經濟依舊保持韌性,年初以來「經濟硬著陸」的聲音逐漸消失,反而是「經濟不著陸」的看法更為普遍。現階段降息並非唯一刺激金融市場的因素,實際上降息原因也比何時降息更為重要,只要聯準會不是為了經濟衰退而降息救市,對金融市場的衝擊就不大,對台股也不至於有不利因素產生。我們認為經濟動能復甦以及AI需求不墜,才是延續台股多頭走勢的關鍵,近期陸續開始公布3月份財報,一些指標性的企業營運狀況依舊看到高速成長,整體產業趨勢的方向也並沒有改變,因此接下來Q1財報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只要成績不要太差,即便短線震盪也仍是進場佈局的時機。